43岁的宗馥莉,如今坐在娃哈哈的掌舵位置,被视作唯一的继承人。
27岁的宗婕莉,却远在美国,“隐身”二十多年才被外界知道她的存在。
同样的父亲,同样的血脉,可两个人的人生起点,却完全是两条路。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
01宗馥莉的童年,没有多少“豪门千金”的痕迹父母在厂里忙到深夜,她常常是幼儿园里最后一个被接走的小孩。
有时她索性自己跑去厂子,窝在父亲的办公室写作业。
厂里的食堂,员工宿舍,宗馥莉都混得熟。
从很小起,她熟悉的生活充斥着机器轰鸣声、油烟味。
别人放学后去游乐园,宗馥莉则看着父亲和母亲,为厂子到处奔波。
等到厂子逐渐做大,娃哈哈走上正轨,宗庆后开始考虑接班的问题。
他把目光落在了女儿身上。
初中没毕业,宗庆后就把宗馥莉送到国外。一方面锻炼能力,另一方面,也希望她能学点先进的管理理念。
2004年,宗馥莉回国。并没有立马进入娃哈哈的高层,而是从最基层开始。
跑车间、下生产线、盯流程。
她每天第一个到厂,最后一个离开。和工人一起调试机器,甚至亲手搬原料。
外界以为她含着金汤匙,实际上她吃过的苦,比许多人想象的都多。
可以说,宗馥莉的整个青春,几乎是和娃哈哈捆在一起的。
02宗婕莉的出身,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她不会走上宗馥莉的道路她的母亲杜建英跟宗庆后的关系根本不能公示于人。
当初,杜建英进入娃哈哈,凭着能力一步步爬上管理层。
她能干、强势,很快就成了宗庆最倚重的人。
随着杜建英的地位上升,她和宗庆后的关系也开始变得微妙。
内部的人心里都清楚,只是没人敢明说。
施幼珍心里不是没数,公司大大小小的事务,三个人抬头不见低头见。纸是包不住火的。
可她没有闹,也没有离婚。
豪门婚姻,并不是说散就能散。利益捆绑太深,她只能忍下去。
唯一不容动摇的,是宗馥莉的身份。
嫡出的长女,才是最正当的继承人。
宗庆后也明白,一旦他刻意扶持杜建英的孩子,就等于亲口承认这段关系。
那不止会毁掉个人名声,更可能牵连整个企业。
所以,尽管杜建英不光生下女儿宗婕莉,还有两个儿子,但在宗庆后心里,他们都不可能成为接班人。
宗婕莉自小就被安排在美国。接受的教育是西方那一套,说英文、学心理学,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别人眼里,这是千金小姐的日子。可这份安逸,其实让她彻底脱离了娃哈哈的核心。
同一个父亲,不同的母亲,就这样走出了两条完全不同的轨迹。
03宗庆后在世时,还能压住局面长女宗馥莉在国内打拼,杜建英和孩子们远在海外,表面上风平浪静。
可宗庆后去世后,一切都变了,杜建英不再满足。
她希望自己的三个孩子能和宗馥莉享受同样的权利。
理由就是,法律上他们也有继承权。
可杜建英没看明白,差距从一开始就被拉开了。
宗馥莉从小和企业绑在一起,她没有退路,只有责任。
她所有的青春,都耗在了娃哈哈。
宗婕莉则轻松得多。
不用背负接班的重担,不必卷入权力的漩涡,活得潇洒,却也注定离娃哈哈的核心越来越远。
豪门的孩子,从一出生就被分好了位置。
有人注定站在前台,有人只能站在幕后,见不得光。
不过,如今的宗馥莉,虽然有嫡长女的身份,却同样被多方牵制。
外有农夫山泉、元气森林等新锐品牌的步步紧逼,内有老人心思不稳,家里还有同父异母的弟妹争权。
2024年3月,她出现在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年会的舞台上。
台上灯光明亮,她自称“老兵”也是“新将”。
或许那一刻,她心里就明白,自己要打一场硬仗。
宗庆后一生打下的江山,终究要交到下一代手里。
可等到他不在了,留给女儿的,不是稳固,而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较量。
43岁的宗馥莉,在压力和质疑中苦苦支撑;27岁的宗婕莉,依旧远在海外,想站也站不进来。
同样流着宗庆后的血,她们的人生,已经完全走上了两条不同的轨道。
娃哈哈的核心依旧是宗馥莉。
未来的娃哈哈,还能不能挺过这场内部与外部的拉扯?
关键,还得看宗馥莉能撑多久。
来源:张恨玲
信汇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