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Youtube
Z Highlights
当时感觉这个领域几乎没有人真正认真对待这个方向——他们的产品虽然很棒,可能只是稍作改进,但并没有真正朝着一个世界努力:在那个世界里,今天我们所知道的编码将被自动化,软件开发的方式也会变得截然不同。
当时感觉这个领域几乎没有人真正认真对待这个方向——他们的产品虽然很棒,可能只是稍作改进,但并没有真正朝着一个世界努力:在那个世界里,今天我们所知道的编码将被自动化,软件开发的方式也会变得截然不同。
但在那之后,我们就基本放手了,2023年我们几乎像僧侣一样专注于产品,本身增长主要靠口碑传播。
但在那之后,我们就基本放手了,2023年我们几乎像僧侣一样专注于产品,本身增长主要靠口碑传播。
2023年的时候公司规模其实很小。我的合伙人们都是非常出色的工程师,所以我们四个人就能走得很远,不需要额外招聘。
展开剩余82%2023年的时候公司规模其实很小。我的合伙人们都是非常出色的工程师,所以我们四个人就能走得很远,不需要额外招聘。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去做你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并且和那些你既喜欢相处又非常尊重的人一起去做,而且要非常认真地对待。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去做你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并且和那些你既喜欢相处又非常尊重的人一起去做,而且要非常认真地对待。
Michael Truell是AI编程平台Cursor的联合创始人兼CEO,2022年底带领团队果断转向AI辅助编程领域,推出Cursor编辑器,以LLM驱动的智能补全和代码理解迅速积累用户。本次对话由Y Combinator于2025年4月发起,访谈人是YC合伙人Diana Hu,深入探讨这位“以专注与执行穿越技术浪潮”的AI创业者的成长与思考。
初中时代的编程启蒙与AI初探:从Objective-C到自制神经网络库的创业种子
Diana Hu:让我们把这次谈话从你作为创始人的起源故事开始。你得追溯到初中时代,那时候你在读PG写的文章。(ZP注:这里的PG指的是Paul Graham,知名创业导师、Y Combinator联合创始人,他的文章对很多创业者产生了深远影响。)
Michael Truell:对吧?在很早的时候,我觉得,你知道的,我已经对创业产生了长期的兴趣,同时我也对很多其他事情感兴趣。实际上,我最初接触编程,是因为我想要开始做一些带有商业性质的东西。第一次看到代码,是在某个寒假期间,我和我哥哥想要开发一款热门的手机游戏。我们其实完全不知道怎么做,就在Google上搜索“如何开发游戏”。我们听说需要下载一个叫Xcode的应用,于是就去下载了。结果我们立刻被那些奇怪的、五颜六色、晦涩难懂的符号给震住了,那就是Objective-C。你知道的,它现在依然存在,但可能比当时没那么流行了,这也是有原因的。我盯着这堵几乎无法攻克的Objective-C高墙,而我哥哥很快就放弃了,再也没有继续学习编程。(ZP注:Objective-C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曾经是Apple开发macOS和iOS应用的主要语言,后来逐渐被Swift取代。)
他现在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职业道路,好像是在尝试绘画之类的东西。但我呢,继续坚持下去,买了一本关于Objective-C的书,最后开始做移动游戏。这就是我进入编程的起点。后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是PG文章的超级粉丝,同时也非常喜欢Sam的文章,还有YC里很多人的内容。从高中最早期开始,这些都给了我非常大的启发。
Diana Hu:我觉得关于Cursor最疯狂的一点是,你现在才24岁,却在极短的时间里建立起这样一家庞大的公司。对很多人来说,这似乎有点突然冒出来的感觉,但其实这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你已经花了十多年时间在不断做项目、不断交付成果,对吧?甚至在高中时你就已经在做AI相关的工作了,对吗?那么请你跟我们聊聊这些项目,以及你是如何开始接触这一切的。
Michael Truell:我很幸运很早就接触了编程,同时也很幸运很早对AI产生了兴趣,并且有一些很棒的合作伙伴一起做AI项目。
不久之后,我涉足了移动游戏,不过实际上我做得并不太好。其中有一个我做的项目,实际上也是最受欢迎的一个,从技术上来说却是最容易实现的,这也许给创业的一个启示——代码不是一切。这个项目是一个移动应用,你可以在像Piano Tiles和Flappy Bird这样的游戏中伪造高分,然后发送给朋友。这款应用就这样火了起来,并不是那种需要自己精心打造游戏引擎的复杂项目。
紧接着,我和一个朋友对打造一个机器人狗产生了兴趣。我们觉得,如果能有一个你不用编程就能教会它做事情的机器人,那会非常棒。你可以像对狗一样给它正向或负向反馈——做得好就给“奖励”,做得不好就说“不行”,然后也许可以教它玩一些小游戏。这个想法让我们非常兴奋,但我们完全不知道如何去实现。于是我们又从最自然的地方开始——Google,并钻进了很多知识的“兔子洞”。我们了解到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s),也许这能帮我们构建想要的机器人狗。后来我们又接触到了神经网络,因为当时有人在用遗传算法来进化神经网络,比如Neat的工作。
最终,我们接触到了强化学习(RL reinforcement learning),即便是在2015年,人们已经研究了很长时间。
最后,我和朋友确实做出了几个机器人。虽然没有做出长期可持续的重大成果,但我们在当时做了一些有意思的工作,比如如何让强化学习算法更高效,从极少量的数据(几十条数据)中学习,同时还能处理人类提供的噪声数据。
虽然不完全是狗,但我们做了几个机器人。其中一个是迷你轴向机器人臂,可以挥动球拍打乒乓球;如果加上合适的传感器,再给予正确的正向和负向反馈,你就能教它在看到球时挥拍。另一个是Kiwi驱动机器人,我们教它沿着线路行走。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次很棒的机器学习(ML)教育经历,部分原因是我们当时的天真无知——我们不知道有像Torch和TensorFlow这样的工具,也不了解还有很多可以直接使用的构建模块,或者说当时我们Google搜索能力不够好。
Diana Hu:所以你喜欢从零实现自己的神经网络?
Michael Truell:是的。
Diana Hu:所以那时候你大概是16、17岁左右。
Michael Truell:当时问题的限制在于我们在处理机器人,所以也就涉及到了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s)。微控制器的内存非常有限,根本无法运行任何常规的标准ML库。作为我们尝试打造机器人狗的一部分,我们自己实现了一个微型神经网络库。我记得当时我们并不真正理解这些东西的内部原理,也不太懂微积分,但还是磕磕绊绊地重新实现了一些神经网络的重要思想。我觉得这教会了我们很多东西,也意识到自己在基础知识上有很多空白,而这些空白花了我们很多年才逐渐弥补。
MIT毕业后的首次创业尝试与转型:从机械CAD到加密通信的曲折探索
Diana Hu:然后快进到创业阶段,Cursor这个名字很有意思,因为它并不是字面上的意思。当你们开始的时候,你们刚从MIT毕业,对吧?那是2022年。请问你们四个人在2022年最初开始做的第一个想法是什么?
Michael Truell:是的,Cursor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21年。我和我的合作者们长期对AI很感兴趣。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机器人狗”时刻,其中一位合作者在2021年尝试使用LMS在Google构建竞争模型,并训练自己的模型,训练的是对比模型(contrastive models)。(ZP注:”LMS“在此处指Large Model Systems,即用于训练和部署大规模AI模型的系统或框架,用于支持像GPT、BERT等大型神经网络的训练与推理。)
我的另一位合作者在学术界从事计算机视觉研究,还有一些人曾在像Google这样的公司从事推荐系统工作。但我们在2021年对AI的兴趣非常浓厚。我们在思考该如何利用这种兴趣——是去学术界做AI研究?还是加入现有的大型AI项目?或者自己创办一家公司?
有两个瞬间让我们非常兴奋。一个是看到第一个AI产品开始面世——GitHub Copilot成为我们的典型示例;另一个是看到一些工作表明,随着模型规模的扩大,AI在未来会可预测地不断提升。在2022年初,我和我的合作者们进行了大约一个月的“黑客马拉松”,开始尝试一些相关想法,挑选某个知识工作领域,探索随着AI逐渐成熟,它会呈现出什么样的样子。
Diana Hu:你们为了那个最初的想法收集了很多数据,对吧?
Michael Truell:是的,我们最初长期投入的真正想法是在机械工程领域。我们试图为机械工程师打造一个“Copilot”,并训练模型去预测在CAD系统中(比如Solidworks或Fusion 360)你会如何操作,这些系统可以在电脑上对零件进行3D建模。我们之所以选择这个方向,是因为觉得它可能很枯燥、竞争不激烈。当时我们有点像在做沙发上的MBA思考,尽管从一开始这就是一个糟糕的选择——因为我们没有一个是真正的机械工程师,而且科学研究在那个领域也还不够成熟。
Diana Hu:但是你们还是坚持了好几个月,对吧?你们收集了大量CAD文件,实际上还做出了可以自动补全的功能,对吗?那就是它的第一个可用版本。
Michael Truell:是的,其中很多工作都在于数据抓取。说实话,我当时的目标是尽可能获取互联网上所有的CAD模型。因为存在各种不同的文件格式,我们还需要把它们都转换成统一的标准格式。这个市场很奇怪,存在许多不同的系统都相当流行,市场非常分散。同时还有一些云端CAD系统,它们不容易导出文件,也不希望你去抓取它们的数据。所以这部分工作量很大。此外,当时用于建模工作的训练基础设施也相当初级,因此在基础设施方面也有大量工作。同时还要做大量模型实验,包括如何把扩展功能临时接入这些CAD系统的尝试。
发布于:福建省信汇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